BLOG部落格

道教的七寶是哪七寶? 24.08.2025

道教七寶與水晶的警示

引言

「七寶」在道教中有多重意涵。它既是天地靈珍,也是人體精氣神的內在資糧,更可指至高尊神的尊號。七寶蘊含著圓滿、莊嚴與修煉的智慧。本文將整理道教經典中的各類七寶,並在最後提醒讀者對於現代人常佩戴的「水晶」應持謹慎態度。


一、七位神祇(神格七寶)

出自《道法會元》,將「七寶」視為道教最高尊神:

  1. 三清三境天尊(元始天尊、靈寶天尊、道德天尊)

  2. 吳天至尊金闕玉皇上帝

  3. 紫微天皇上帝

  4. 北極紫微太皇大帝

  5. 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

👉 此處「七寶」象徵神聖尊格,代表天地秩序與至高法權。


二、七種珍寶(天地靈珍)

《傳授三洞經戒法策略說》

  • 版本一:黃金、珊瑚、琥珀、硨磲、瑪瑙、真珠、碧玉

  • 版本二:琉璃、蘇牙(象牙)、白玉、真珠、硨磲、瑪瑙、琥珀

《上清道寶經》卷二

  • 黃金、白銀、琉璃、水晶、珊瑚、好玉、鑽石

《皇經集注》卷二

  • 玻璃、水晶、珍珠、瑪瑙、珊瑚、琥珀、硨磲

👉 這些自然靈珍,常作為法器與供養之物,寓意吉祥圓滿。


三、內丹七寶(人體精微)

人體精微七寶

  • 《太上老君內日用妙經》:精、血、炁、髓、腦、腎、心

  • 《道樞.血脈篇》:津、水、唾、血、神、氣、精

  • 《修真十書》:神、氣、脈、精、血、唾、水

修煉成果七寶

  • 《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》:

    • 精煉成日精

    • 血煉就用華

    • 氣煉成黃金

    • 髓煉就白玉

    • 腦煉成丹砂

    • 腎煉就硨磲

    • 心煉成珊瑚

  • 《皇經集注》:性、命、陰、陽、神、氣、精為七寶

身體七竅為寶

  • 《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》:眼、耳、鼻、口、臍、生殖器、肛門

七返之氣為寶

  • 《金碧五相類參同契》:七寶本從一氣生 → 指內丹七返之氣

👉 由此可見,道教內丹所說的「七寶」涵蓋了人體精微、修煉成果、身體竅穴以及氣機運轉,既是身心的根本,也是通向修真成道的基礎。


四、水晶的警惕

現代人常將水晶視為靈性寶物,但道教修行觀點提醒,其實水晶能量偏性極強,非人人適合。

水晶能量的特性與隱患

能量收集性

  • 水晶會吸收附近一切能量(無論正邪)

  • 當能量累積過多時,會不分好壞地釋放出來

對人體的影響

  • 放射出的「雜亂能量」易傷害經脈。

  • 可能導致氣血失調、精神不安。

靈異風險

  • 水晶內易吸附「異空間的妖魔」或不正能量。

  • 戴在身上可能成為「靈體借用人身」的媒介。

  • 表現為:

    • 突然的「靈感」

    • 但本質上是耗損自身元氣,進行一種無形交換


道教角度的提醒水晶淨化一事

  • 六角礦石偏性:水晶收納能量不分正邪,因此即使淨化後,仍容易再次吸附雜氣。

  • 慎用原則:若無德性與正心,不宜依賴水晶。

  • 真淨化之道在人,不在石。清心、正念、修德,勝於外物百倍。

👉 因此,只有少數不貪能量、具德性的人,才能善用水晶礦物。若一味追逐外力,反而易受反噬。


五、總結

  • 道教七寶有三大類:

    • 神格七寶:七位至高尊神。

    • 靈珍七寶:天地最具靈性的寶物。

    • 內丹七寶:人體精微與修煉成果。

  • 水晶雖美,但能量雜亂,常引隱患。

  • 修行的真寶,不在外物,而在清淨心與修德養性。


七寶寓意圓滿莊嚴,乃天地與人體的至珍。
水晶雖具能量,卻易亂經脈、引不正之氣。
真正的寶藏,唯在德性與清心之中。